第二章
第二章-傳統產業如何轉型?
我們的起點-機電消防雲端物聯網
前面我們說了什麼是轉型、解釋為何要轉型--
好了,現在你可能有意識到轉型是必須要做的事情
那現在我們來談談,該如何轉型
如同上一章(超連結)所說,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單純提供基本服務已經不足以保持競爭力,你所需要的,是建立你在客戶心目中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
以我們而言,我們的第一步就是從本業開始轉型,也就是機電消防雲端物聯網
在開始之前,就先來說說我們遇到的問題吧!
首先,隨著近年來人力短缺,許多經驗豐富的資深師傅逐漸退休,願意進入這個行業的年輕一輩卻快速遞減,無論是日常維護還是緊急搶修,技術人才的不足導致產業面臨到嚴重的技術斷層--也就是所謂的產業結構高齡化。
不僅如此,傳統的機電消防產業,一直以來都是高度依賴個別技術人員的經驗與判斷。
舉例來說,光是污水排放工程,找三間廠商來評估做法可能都不同,同樣的道理用在師傅身上--
每個師傅的工作風格、經驗背景和處理方式都不盡相同,同樣的問題到了不同師傅手上可能有不同的解法;有些師傅看了三天三夜都查不到的問題,到了技術純熟的人手上可能不用半天就解決了。
機電消防產業就是這麼看重個人經驗和技術的產業。
正因如此,服務品質也更加難以保持一致。
這樣的情況讓我們意識到第二個問題:單靠個人的技術經驗已經無法應對現代社區的複雜需求,穩定的服務品質成了我們急需解決的難題。
接著,我們也發現,物業管理人員與機電公司之間的溝通往往存在不少障礙,尤其在設備異常或緊急維修時,訊息傳遞的效率變得至關重要。
例如,我們很常會遇到的是:
因為污水馬達故障沒有作動,污水沒有排放出去而導致污水池滿溢;自來水公司無預警停水,一直到住戶要用水發現沒水了,打電話到管理室詢問才知道…等
這種緊急情況發生時,就像我前面說的了--現場物業人員的角色將變得極為重要
有經驗的物業人員可能會知道除了打電話緊急叫修,在機電公司到達之前應該可以先做什麼應急措施;但菜鳥就不一定了
事實上,比較沒有經驗的物業人員常常是電話打來,因為情況實在太緊急了,連話都說得不是很清楚,因此我們這邊為了盡可能的事先了解情況,會需要花很多時間在溝通上面(畢竟站在我們的視角而言,只能以過往的經驗跟物業人員的片面之詞憑空想像現場的狀況是如何),而最糟的情況是,我們在搞清楚狀況前就被對方隔著話筒大吼一句:
「啊你們來就對了啦!」然後就把電話切斷了
因此這成為我們必須面對的第二個問題:設法在第一時間讓所有資訊透明化,縮減現場不同物業人員之間的經驗值,避免因為資訊不對稱導致搶修延誤,徒增修復時間和風險。
總結人力短缺帶來的技術斷層、過度依賴個人經驗導致的服務不穩定,以及物業人員與機電公司之間的溝通障礙,這些挑戰迫使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未來的管理模式,因而造就我們的起點
--機電消防雲端物聯網
最初,在思考各種解決方案的過程中,我們首先排除掉拉設實體線路這個選項,因為施工成本過高、而且難以維護,最重要的是,這些疊加上去的成本最終都會回到客戶身上,因此這顯然不是最佳解答;接著我們繼續鑽研,若要以無線通訊作為傳輸方式,那該用哪一種?
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下,物聯網的概念正剛興起,是相當炙手可熱的議題和趨勢--手機就是物聯網最典型的例子,幾乎每個人都能用手機隨時連上網路。
這給我們很大的靈感,像是齒輪開始轉動般,不間斷的思考:「難道只有手機、平板、電腦可以上網嗎?能不能讓我們的機電設備也能藉由某種媒介連上網路,重點是,要很即時的把運轉數據及異常狀況傳達給所有人?」
這樣的想法促使我們不再拘泥於傳統的設備管理方式,而是積極尋求能夠實現機電消防系統化的技術解決方案。
我們希望盡可能的顧全所有細節,不斷測試後再修改,耗費了近5、6年的時間,最終這套機電消防雲端物聯網終於問世。
好了,然後呢?這就是所謂的系統化、智慧化?
你可能會想:「難道只是讓機組能夠接上網路就叫智慧化嗎?」
當然不是!
就像我前面說的,在之前,我們依賴的是人力和個人的經驗來應對設備維護和問題排查,但這種方式往往效率不高,且容易因人為疏忽或經驗不足而出現差錯。
那我們系統化的核心,就是將這些繁雜的管理流程經由技術簡化,讓每一個步驟都變得有跡可循。
在機電消防產業當中,我們最常遇到的緊急狀況是水池過高、過低,馬達跳電、過載、逾時和吋動等。
水池過高、過低、馬達跳電、過載等異常狀況大家或許都可以從字面上去理解,目前市面上的設備監控系統也都有囊括到這些異常偵測,比較讓人頭痛的是馬達逾時與吋動。
到這邊我們先稍微說明何謂馬達逾時及馬達吋動:
- 馬達逾時:顧名思義,就是馬達運轉時間過久,最常見的是馬達因為各種外在因素而空轉(如浮球斷裂、極棒斷裂、底閥故障抽不到水等),最後因來不及發現而燒毀
- 馬達吋動:指的是馬達在短時間內反覆啟動、關閉,在高速馬力啟動運轉又停止的情況下,馬達同樣的也會因此而受損。
其中,一般與民生相關的清水、污水、雨水、廢水等機組較為小型,一般而言馬達持續啟動的時間也會比較長;
相對的,如果是消防、泡沫、撒水等較為大型的機組馬達比較大顆,一般而言只會轉數十秒或1-2分鐘就會停止。
至於為何我會說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馬達逾時與吋動?
事實上,目前市面上的設備監控產品都能夠偵測到高低水位、馬達跳電和過載等警示,卻無法監測馬達逾時和吋動,這正是因為如同我上面提到的,這兩種異常狀態會隨著機組個體的大小、用途、運轉時間和頻率不同而異。
以下我截取出我們系統本身針對不同機組而紀錄的運轉數據給各位參考,可能更清楚一些:
我們再退一萬步來說,不只是機組大小有別,運轉數據也會因為不同社區的住戶的使用量不同而有所差別,
這就是為什麼市面上的設備監控系統無法偵測逾時和吋動的原因--
因為要判斷的條件太多了,這並非單純的乾接點連接就能偵測到的異常。
但我們做得到。
秘訣在於系統內搭載了獨家的專利運算程式,也是這項產品最大的賣點。
(有興趣的話,可以到這邊看看我們所有獨家專利)
在我們的設定值內,即便是不同用途、不同型號的機組、不同的社區、甚至是同一個社區但不同棟別,都能針對其自身的運轉頻率進行紀錄和即時監控。
當然,就算說了這麼多還是得回到一開始的主題:真的有幫我們提升競爭力嗎?
我想用一則剪短,但真實發生過的客戶案例來回答這個問題:
當時某一棟社區的LINE群組跳出通知:污水盤馬達逾時(如左下圖)
我立刻把那個盤面的運轉紀錄調出來看,可以看出這顆馬達平常固定運轉約9分鐘就會停止,但當時卻足足轉了30分鐘以上!(如右下圖)
我感覺到不對勁,所以又馬上打給社區,請保全下去查看,過了一下子從遠端看見盤面被切到非自動並且停止運轉,才又打去確認現場的情況
:「大哥,你剛下去的時候有感覺到哪裡怪怪的嗎?」
對方很激動地回應我說:「有!有!我聽到馬達在空轉的聲音!」
看到這邊,有經驗的人都會知道:
馬達故障導致污水池滿溢出來是很可怕的一件事,可以說是機電公司緊急叫修時最不想遇到的大魔王之一;
尤其當住戶陸續進出,看見整個地下室都是污水時,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句話肯定會是:
「啊我們不是有請機電廠商嗎?每個月來保養都在幹麻?…(以下千字省略)」


然後再接著,答案就可想而知了,如果沒有系統發報,後果可能不堪設想。
因此,總結來說:提升競爭力不只是口號,而是確實為我們鞏固了客戶忠誠度,也進一步提升客戶對我們的信賴,甚至劃分出我們跟其他競爭者的不同,幫助我們在與同業競爭的簡報會議當中屢傳捷報。因此,進行數位化轉型成為公司轉型的重要一步,幫助我們更好地應對未來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