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一章-為什麼要轉型?
關於競爭力,你非得開始系統化轉型的理由是甚麼?
首先想先跟各位說個小故事,幫助螢幕前的你更快進入狀況:
從前幾年開始,我每年固定在7-9月會找清洗洗衣槽的廠商來家裡拆洗洗衣機。
通常我都是透過某知名專門配對專業廠商的第三方網站,提出我的預算、需求後等待廠商主動聯繫並跟我報價。
那天,我先撥話給先前透過該網站配對的廠商,因為前面連續兩年都是跟他們配合,我覺得他們的價格合理,且服務品質也好,所以今年也想找他們來施作。
但撥話過去沒有人接聽,我的腦海中突然浮現一個想法:該不會是倒了吧?
因為我對原本的那間廠商並沒有很強烈的品牌偏好,也就是說不一定非得要找他們來做也沒關係,只要能滿足我提出的需求,那誰來做都沒關係
於是我又透過該網站重新提出需求配對,很快的就有新廠商馬上打給我,並在通話中立刻跟我敲定施作時間,成立訂單。
沒錯,你發現了嗎?
原來一間公司如果無法在客戶心中建立獨特的印象,被其他同性質的對手取代只需要短短兩分鐘的時間!
雖然只是個小插曲,但還是讓我不由得想--如果企業無法在顧客心中建立差異化價值,隨時可能被其他競爭者取代,而這種外部壓力,驅使傳統產業不得不進行內外部轉型。在這樣的情境下,傳產轉型的必要性愈加突顯,企業數位轉型幫助企業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立足並獲得競爭優勢。
接下來,我想談談企業轉型的兩個主要方向:內部轉型與外部轉型。
1.內部轉型--提供更穩定的服務品質,維持顧客忠誠度
還記得我在上一個篇章裡面提到的紡織代工廠,找我們做的就是針對內部轉型而規劃的解決方案。
客戶本身有兩個廠房,分別建置於不同地區,對方希望透過導入系統來解決兩大問題,分別是生產模式和管理模式:
a. 生產模式:
作業員在執行製作流程時可能會需要使用到拉鍊或鈕扣等輔助用料,目前仍採用人工方式清點庫存,且兩廠之間庫存紀錄不會流通;當其中一廠發生材料短缺時會透過電話聯繫方式詢問另外一廠能否提供支援,若另外一廠無法提供支援則需重新訂購,一般等待期為7-14 工作天,這段期間該生產線之作業將會全部暫時停擺。
再加上工廠本身業務量龐大,一旦暫停作業將可能延遲原訂出貨時間。
圖1 因材料不足而導致生產線停擺
b. 管理模式:
由於所有作業員當天需執行的工作為主管前一天安排,內容作業員為預估可一天完成的工作量,若有作業員提前完成工作當天的工作,會出現一段空白時間等待主管繼續指派;
且因各作業員之間互不干涉,換言之:當生產線上一階段的提早完成作業,缺乏管道能將訊息傳達給下一階段的作業員。
雖然不影響原訂出貨時間,但也無法提升出貨效率。
圖2 管理模式及生產線間作業模式
在這個客戶案例中,他們的代工技術本身沒有問題,業績和訂單也都很穩定。
問題出在固有的管理模式和生產流程無法有效應對突發狀況,導致出貨品質無法提升。
再加上現代市場的趨勢,無論是宅配、超商取貨還是訂餐取餐,消費者對速度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要快,還要更快。
這股追求速度的熱潮也波及到了傳統代工廠,因此,如何確保穩定且高效的出貨品質,成了他們的當務之急。
2. 外部轉型--改良現有產品或推陳出新,建立鑒別度,提升市場競爭力
我們總部本身以機電消防巡檢及工程起家,隨著立足在業界中的時間越久,我們發現有些問題隨著時間過去日益擴大。
首先,我們可以發現:比起透天厝,近年來建商更傾向於建造大樓做為商品,這意味著社區對於協力廠商的需求也越來越多。
但因為缺工而使得技術供給遲遲無法增加,甚至是減少,而這個問題更是會在社區的設備發生緊急狀況時體現得更加明顯--協力廠商是否能在最快的時間內緊急搶修,將社區面臨的災害降到最低,往往取決於現場物業人員是否能與廠商進行高效的雙向溝通。
我們以此為契機,從機電消防開始,以物聯網為基礎研發及時預警系統。
透過雲端物聯網,我們不單只提供更高效的解決方案,更重要的是降低現場物業人員和協力廠商在緊急狀況發生時降低資訊不對稱帶來的溝通障礙,確保在任何突發狀況下,都能夠第一時間進行應對。
最重要的是,除了讓我們與同行拉開了差距,也為物業管理帶來了全新的智慧化管理模式。
有關我們自身更具體的轉型過程,我將會在下個篇章中分享:
傳統產業如何轉型?我們的起點-機電消防雲端物聯網
所以,關於競爭力,你非得開始系統化轉型的理由是甚麼?
我們的答案是: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單純提供基本服務已經不足以保持競爭力。
當然,維持現狀也是一種選擇,但我們還是想讓你知道,你有更好的途徑可以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