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監控物聯網系統
在開始之前,我想先請點進來看這篇文章的你默想:當我們一提到「中央監控系統」,你腦海中的第一個想法是什麼?
是一台普通的電腦螢幕然後畫面上秀著有點陽春、而且還有點讓人看不懂的監控畫面?還是接了一整排密密麻麻的線的大主機?桌子上可能還有一組控台佈滿了不同的燈號?
接著再思考一下,你認為一套完善的中央監控系統應該具備什麼樣的功能?
先不論你對於這項產品背後的技術基礎抱有多少理解,至少就字面拆解來說,它應該是同時具備整合性、即時性、擴充彈性…等之類的特性,再更進一步來說,如果還有數據分析這項功能,將設備每一次的運轉狀況記錄下來,用以預測設備可能發生的潛在問題,那是不是能夠降低許多因為各種因素(例如:警報不夠即時、通報不夠迅速、溝通不夠有效率…)而帶來的風險?
那再反過來說:你認為目前市面上常見的中央監控系統有符合以上我所提到的特性嗎?
我們在研發和推動產品的過程中觀察許多規模大小不一的社區,發現到現有的中央監控系統普遍存在幾個問題:
1.屋齡約10-15年或15年以上、設有防災中心或中央監控室的社區,在近年來因為基本工資不斷上漲且人力匱乏,往往已經遭到裁撤,而一開始就已經裝設好的中央監控系統因為搬不走所以就這樣被遺留在裡面
2.傳統的中央監控系統只能整合一開始規劃好的部分設備,最常見的是門禁弱電系統、機電消防設備的高低水位偵測等,因為傳統的中央監控系統是採用有線對接,價格高昂並且很難再另外增設其他系統
3.傳統中央監控系統通訊環境受限,當設備發生異狀時只會觸動現場移報警鈴,接著透過現場物業人員單方面向維護廠商通報,這個狀況則導致雙方資訊不對稱,降低緊急搶修的效率
沒錯,聰明的你可能發現了:目前我們常見的中央監控系統其實很傳統,並且也不具備上述所提到的基本要素
我們的團隊在研發、討論的過程中,不免發生意見相左的時候,但不論分歧點乃至於最後的結論是什麼,唯有研發理念是從頭到尾保持一致,那就是:不被既有框架束縛,還有最重要的-要讓使用者覺得好用。
首先,我們的中央監控系統是建立在物聯網基礎開始向上延伸,如果覺得「物聯網」這個技術乍聽之下有些籠統,可以看一下這一篇文章:了解IoT,我在那篇有大致上說明什麼是物聯網
因為我們的基礎架構是隨時隨地都能透過網路,在雲端上存取資料,這代表監控介面不再只有固定式的電腦桌機的選項。
尤其是我在跑售後的過程中,就曾經有現場的物業主管跟我反饋說:
「你們的系統可以直接從手機跟平板連網路就看的到,對我們來說真的幫了很大的忙!因為我們櫃檯光是看監視器的電腦就已經有好幾台,而且我下班到家也可以隨時連上去看,不怕發生緊急狀況結果我什麼都不知道!」
除了隨時可以從手邊的3C產品監控所有設備以外,我們的中央監控系統也同時具備我一開始提到的整合性、即時性、擴充彈性和數據分析
整合性 |
舉凡進到社區後所有看得到的動力設備,例如:弱電系統、受信總機、電梯、機械停車位、機電消防和發電機…等,都能夠整合進我們的中央監控系統 |
擴充彈性 |
各個社區的規模大小、用途和屋齡都不盡相同,需求也有所不同 我們能夠配合客戶的要求搭配適合的組合系統,完全客製化 |
我想特別強調的是,在即時性和數據分析這方面我們做出了重大變革:
無論你是物業管理人員、專業的機電消防人員、發電機維護人員或是受信總機維護人員等社區協力廠商,你是否曾經發生過因為資訊不對稱(對方說的話你聽不懂,你說的話對方也無法理解)而導致搶修效率低落?
對我們來說,研發這套系統的目的不僅是為了科技創新,更是為了在第一時間讓資訊透明化,帶來更有效的雙向溝通,所以才會使用物聯網做為基礎架構,讓所有設備都能接上網路,並透過網路傳送信號,把警報即時發送到LINE或是mail等通訊軟體,重點是,所有關係人都可以接收到第一手的消息!
而在數據分析上,我們的系統可以紀錄設備每一次的運轉紀數據,並且加以分析運轉的時間點、頻率和時長,藉由實際的數據協助專業人員判斷設備可能發生的潛在問題
這樣的革新才有意義,而不僅僅是一個噱頭。
當然,我們知道,任何技術的應用最終還是要回歸實用和價值。
透過我們的中央監控系統,希望能讓每一個設備狀態、每一個數據指標都能在需要的瞬間隨時隨地掌握社區的運作情況。
我們不只是提供中央監控系統,同時也為社區提供全新的管理模式。
希望下一次,當你想到「中央監控系統」時,腦海中的畫面會是我們簡單俐落的使用者介面和硬體設備、流暢的使用者體驗以及截然不同的溝通模式,這就是我們的社區管理系統所能帶來的改變。